動態
工業吸塵器行業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市場拓展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這里,我們將捕捉行業前沿動態,分析市場趨勢,解讀政策導向,挖掘潛在機遇,并為您提供專業、及時、精準的咨詢建議。
環保粉塵車間檢測標準及治理方法
分類: 公司新聞
發布時間:2017-10-17 17:12
煤礦生產與其他企業生產相比,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頒布的《煤礦安全規程》,可以知道煤礦生產中主要的職業危害因素可包括以下幾類:一、粉塵。煤礦生產現場及職業危害中最主要的有害因素;二、井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三、三硝基甲苯,鉛、苯、汞等生產性有毒物質;四、噪聲、振動、高溫高濕等物理因素。其中可于現場檢測的有害因素為上述一、二、四類,第三類生產性有毒物質的檢測一般都需要較大型專業分析儀器才能完成,通常不在現場進行檢測。
粉塵的測定
在生產過程中形成 ,并且能夠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稱為生產性粉塵。生產性粉塵是污染勞動環境,影響工人健康的職業性有害物質。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粉塵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長期吸入某些生產性粉塵會引起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¾¾ 塵肺(silicosis)。如游離SiO2→矽肺,石棉塵石棉肺等。
在煤礦的生產作業過程中,如機采、綜采、炮采、回采、錨噴、裝運、選煤等工序,均可產生大量的粉塵。呼吸性粉塵是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中的一部分,工人長期在高煤塵濃度的環境中作業,吸入呼吸性煤塵可引起塵肺,嚴重危害著煤礦工人的身體健康。為了評價工作場所粉塵的危害、加強防塵措施的科學管理、保護勞動者的身體健康,需對作業場所空氣中的粉塵進行檢測。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的檢測,包括以下三種:作業場所總粉塵濃度、工班個體和定點呼吸性粉塵濃度測定、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測定、粉塵分散度測定。
一、生產性粉塵的理化性質及衛生學意義
(一)粉塵的濃度
粉塵濃度愈大,對人體危害愈嚴重。含游離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塵比含量在10%以下的粉塵對肺組織的病變發展影響更大。
(二)粉塵的分散度
粉塵分散度是指物質被粉碎的程度,以大小不同的粉塵粒子的百分組成表示。粉塵分散度愈高,形成的氣溶膠體系越穩定,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越長,被人體吸入的機會越多;粉塵分散度愈高,比表面積也越大,越容易參與理化反應,對人體危害越大。
(三)粉塵的化學組成
化學成分不同的粉塵對人體的作用性質和危害程度不同,例如,石棉塵可引起石棉肺和間皮瘤,棉塵則引起棉塵病;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可致塵肺。
(四)粉塵的溶解度、荷電性、形狀與硬度、爆炸性
二、粉塵濃度的測定
(一)概述
粉塵濃度是指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粉塵的量。粉塵濃度的表示方法有計重法和計數法兩種,分別用質量濃度(mg/m3)和數量濃度(粒/cm3)表示。我國衛生標準采用質量濃度方法表示。
煤礦作業場所中主要檢測總粉塵和個體呼吸性粉塵兩種粉塵濃度。前者選擇在生產過程中進行采樣,采樣時間短(15~30min)、流量大,能測定空氣中粉塵的瞬間濃度。后者采用持續采樣法,即在整個工作班連續采樣,即用個體采樣器進行持續采樣。其持續時間長,流量小(2L/min),能測定整個工作時間段內能被工作人員呼吸入體內的粉塵平均濃度值。一般選用濾膜和粉塵采樣器采樣。
在標準中,對煤礦作業場所中粉塵容許濃度規定有總粉塵標準和呼吸性粉塵標準(見表1),根據容許濃度的規定應采用總粉塵濃度測定方法和呼吸性粉塵濃度測定方法。
表1 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標準
煤塵(coal dust):作業場所空氣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的煤塵。(GB16248-1996作業場所中呼吸性煤塵衛生標準)
粉塵的測定方法和標準有很多,如國家標準有GB5748-1985《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GB5817-1986《生產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GB16248-1996《作業場所空氣中煤塵衛生標準》、GB16225-1996《車間空氣中呼吸性塵衛生標準》,勞動部、煤炭部等的部頒標準有LD39-1992《作業場所呼吸性煤塵接觸濃度管理標準》、LD38-1992《礦山個體呼吸性粉塵測定方法》、MT79-1984《粉塵濃度和分散度測定方法》等。
(二)總粉塵的測定――濾膜重量法
1、原理 采集一定體積含塵空氣,將粉塵阻留在已知質量的測塵濾膜上,由采樣前后濾膜的質量之差和采氣體積,計算空氣中粉塵的濃度C(mg/m3)。
2、器材
⑴粉塵采樣器 產品檢驗合格。防爆型。(MT162-1995《粉塵采樣器通用技術條件》)
⑵濾膜:過氯乙烯纖維濾膜(特點:阻塵率高>99%、阻力小、質量輕、荷電性和增水性強)。直徑40mm或75mm。不適用時(不耐高溫),可改用玻璃纖維濾膜。
⑶采樣頭:
用于固定濾膜。由頂蓋、濾膜夾、底座組成。濾膜夾由夾蓋、夾環和夾座組成(見圖1)。接觸緊密、保證氣密性。
⑷流量計:常用15~40L/min,分度值0.1L/min,最高流量80L/min。常用轉子流量計。
⑸計時器:秒表或相當于秒表的計時器。采樣器上的計時器應與采樣開關同步。
⑹抽氣機:采樣器由泵體、微型電機和蓄電池組成。能連續運轉120分鐘以上。
⑺天平:分度值(感量)不低于0.0001g的分析天平,定期檢定。
⑻干燥器:盛有變色硅膠。
3、測定程序
⑴濾膜的準備:濾膜稱重→放入濾膜夾→編號→貯存備用。
⑵采樣:根據采樣目的,選擇采樣地點(附錄:工廠、地下礦山隧道工程、露天礦山、等)。濾膜夾放入采樣頭擰緊。采樣流量:20L/min保持恒定。采樣持續時間一般不得小于10min。采樣結束后,關閉采樣器,取出濾膜夾,放入貯存盒,帶回實驗室分析、記錄現場采樣的環境及條件。
布袋除塵設備,是采用紡織的濾布或非紡織的氈制成濾袋,利用纖維織物的過濾作用對含塵氣體進行過濾,當含塵氣體進入布袋除塵器,顆粒大、比重大的粉塵,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來,落入灰斗,含有較細小粉塵的氣體在通過濾料時,粉塵被阻留,使氣體得到凈化。 一般新濾料的除塵效率是不夠高的。濾料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篩濾、碰撞、滯留、擴散、靜電等效應,濾袋表面積聚了一層粉塵,這層粉塵稱為初層,在此以后的運動過程中,初層成了濾料的主要過濾層,依靠初層的作用,網孔較大的濾料也能獲得較高的過濾效率。隨著粉塵在濾料表面的積聚,布袋除塵的效率和阻力都相應增加,當濾料兩側的壓力差很大時,會把有些已附著在濾料上的細小塵粒擠壓過去,使除塵效率下降。另外,濾料的阻力過高會使除塵系統的風量顯著下降。因此,布袋除塵器的阻力達到一定數值后,要及時清灰。清灰時不能破壞初層,以免效率下降。由于兩個不同的過濾階段效率及阻力存在區別,所以布袋除塵效果的穩定性較差。
布袋除塵設備參數
生物納膜抑塵技術,又稱生物納米抑塵技術,是一種優于布袋除塵、密閉除塵、噴水除塵等傳統技術的新型工業粉塵治理方式,在海外已有不同的應用。近年來該技術在國內多省市的工業及礦山企業中也開始逐步應用。生物納膜抑塵技術是在源頭抑制粉塵產生,通過生物納膜抑塵機,生成精確配比的生物納膜,噴附于物料之上,通過生物納膜的吸附性,將小顆粒粉塵團聚成大顆粒,使其自重增加而不能飄散在空中形成粉塵。生物納膜抑塵技術能夠有效地控制有組織及無組織粉塵,除塵率可到95%以上,效果穩定。生物納膜制劑不影響成品料品質且對環境無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生物納膜抑塵技術還能有效防治PM2.5、PM10細顆粒物污染。
噴霧除塵是除塵技術領域一種傳統的濕式除塵方式。傳統噴霧除塵,是用霧作為除塵的介質,通過傳統噴霧噴嘴形成水霧,包裹物料,達到除塵的效果。噴霧除塵在礦山、采石場、鋼鐵廠等工業領域有廣泛應用,有一定的除塵效果,但該技術的弊端是會弄濕物料,影響成品質量,而且濕的物料會黏粘,對生產設備會造成較大磨損,此外還會產生水污染,需要進行污水處理。
噴霧除塵表面上見效較快、花費少,但綜合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對環境的破壞,這種除塵方式的代價是很高的。近年來傳統噴霧除塵也開始逐漸被云霧抑塵技術所取代。
云霧抑塵技術是通過高壓離子霧化和超聲波霧化等技術,產生1μm~100μm的超細云霧;超細云霧顆粒細密,可充分增加與粉塵顆粒的接觸面積。云霧顆粒與粉塵顆粒碰撞并凝聚,形成團聚物,團聚物不斷變大變重,直至最后自然沉降,達到消除粉塵的目的;云霧抑塵技術所產生的云霧顆粒,30%~40%粒徑在2.5μm以下,對大氣細微顆粒污染的防治效果明顯。由于云霧顆粒極細,對粉塵的吸附性好,大幅提高除塵效率,且不會沾濕物料,避開了傳統噴霧技術的弊端。
上一個: 耐柯工業吸塵器的工作特點及使用范圍
下一個: 粉塵車間對除塵設備都有什么要求?